编者按:2023年6月15日,杭州第19届亚运会进入100天倒计时。即日起,人民日报社浙江分社、人民网浙江频道联合推出《我的亚运故事》系列融媒体作品,见人见事,落细落深,以100个人物故事,看“人”与“城”双向奔赴的温暖,展现一个会对一座城的改变。
(资料图)
“诶哟,我没看错吧,这不是徐小兵嘛!”“今天遇到稀客了呀,是专门来看比赛的吧。”“兵哥最近在忙啥呀,咱俩可有段时间没见了。”……黝黑的皮肤、干练的短发、魁梧的体格以及超过两米的身高,在湖州市德清体育中心排球馆里,即便场上比分焦灼,徐小兵的出现也立马吸引来了在场人的目光。
排球馆里,印有杭州亚运会标的展板、体育器材、媒体设备、宣传旗帜随处可见,提醒着观众这里是亚运会排球项目的主竞赛场馆之一。
徐小兵在德清体育中心排球馆接受采访。人民网 陈陆洵摄
“这里曾经也是我们浙江男排的主场,所以观众对我们这批老队员都还是比较熟悉的,当地排球氛围也很好。”徐小兵介绍。作为昔日浙江男排的主力副攻手,徐小兵在这所场馆里并不缺“熟人”,这个中缘由除了他运动员生涯的精彩表现,也包括他退役后继续在小城德清开展的排球“事业”。
遭遇到脚踝伤病的徐小兵,在27岁时无奈选择退役,这原本应该是运动员职业生涯的“黄金期”。“正好那时候,浙江队几名年轻队员成长比较迅速,加上一直受伤病影响,所以选择退下来了。”徐小兵略带惋惜地回忆起退役时的经历。
然而,刚退役下来的徐小兵并不想放弃苦练多年的排球,“刚好那时候,德清县里和我说当地实验小学缺一名排球教练员,问我要不要试试看。”思考片刻后,他果断答应了下来。
在德清,带领一支小学排球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,“每所小学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排球队,县里经常会组织比赛,相互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。”徐小兵感慨道。
徐小兵指导学生运用规范动作。人民网 陈陆洵摄
每天下午4点放学后,学校体育馆内,五颜六色的书包从门口一直铺到了场边,只留出了一个人行走的空隙。学生们先是进行热身,再在教练的安排下按年级进行分组训练,低年级的对墙垫球练习传球姿势,高年级的开展分组对抗模拟比赛感觉。大家相互沟通交流,你来我往,蓝黄相间的排球飞速在拦网间来回跳跃,笑容浮现在每个人的脸上。
“对每项运动的兴趣并不是人天生就有的,排球刚开始接触是很枯燥的,需要反复练习每项动作技巧。”徐小兵说,之前队伍里招进来的二十多名学生,只有不到半数的人坚持下来了。
徐小兵指导学生运用规范动作。人民网 陈陆洵摄
直到第一年参加县里组织的比赛,队员们头一回体验到了赢球的喜悦,这才真正喜欢上了排球运动。“不一定说是想要求她们打得多出色,而是让她们能体会到运动带来的快乐。现在即使我不在,她们也会自己拿着球在体育馆里练着。”徐小兵边说边指了指正在场上训练的几位女排队员。
“我们每天训练三个小时,感觉还可以再多一点点时间。以前我们还经常和男排一起打比赛,感觉特别快乐。”五年级女排队员刘睿馨自信地表示,“亚运会马上要开始了,希望能在排球馆为中国队加油。”
夜幕降临,排球馆外不远处传来阵阵喧哗,属于排球爱好者的“夜生活”刚刚开始。这片露天排球场面积不大,其中有大学生、上班族,也有年近花甲的老人。
徐小兵指导排球爱好者。人民网 陈陆洵摄
“他们打的是气排球,速度没有排球快,易上手,适合的年龄段也较广。”徐小兵解释道。原先,这里是停车场,他看到当地排球爱好者很难找到一些正规的运动场地,便自己用塑胶铺出了如今的四块标准排球场,之后又找来了拦网、排球等器械设备,自己偶尔也会下场指导规范动作。“这些爱好者对排球的热情很高,也会经常组队参加比赛,我也正好用自己的一技之长,促进本地的排球运动氛围。”徐小兵说。
在与徐小兵的交谈中,记者听到最多的词便是“热爱”。“练了一辈子排球,现在很难割舍开这项运动。即便已经退役了,这也会成为我继续奋斗一生的事业,把积累的比赛经验传授给年轻人,把运动的乐趣传递给更多的爱好者。”徐小兵表示。
徐小兵示范排球动作。人民网 陈陆洵摄
据悉,由于符合相关比赛认定要求,徐小兵即将代表中国坐式排球队参加杭州亚残运会,目前正在杭州进行集训,“我们有信心冲进最后的决赛,让五星红旗飘扬在赛场上。”
往期回顾:
我的亚运故事③|倪飏:护航亚运的“零碳”工程师
我的亚运故事②|施依露:微笑点亮亚运航班服务窗口
我的亚运故事①|吴海燕:妙手丹心织就亚运“云舒霞卷”
关键词: